多环芳烃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小至樟脑丸,大至塑胶玩具、汽车轮胎等,无数日用品的制造过程都使用多环芳烃类物质作为重要原料。由于其潜在的环境危害和生理毒性,欧盟于2013年底立法限制了玩具及儿童用品等轻纺消费品中的6种多环芳烃类物质(PAHs),规定玩具及儿童护理产品所含有的单个多环芳烃类物质不得超过0.5毫克/千克,其他产品不得超过1毫克/千克。该法规是目前世界上首部有关消费品中多环芳烃类物质的限制法规。
多环芳烃是什么?有什么毒性?
一般来说,分子中含有两个以上苯环的有机物都属于多环芳烃。最常见的多环芳烃类物质是樟脑丸中的萘(双环),无毒害。四环到六环的多环芳烃类化合物多存在于橡胶和塑胶制品中,也可能存在于各种油漆涂料中,这些化合物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性,它们尤其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会造成严重危害,包括影响儿童神经发育、体格生长和导致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等。由于其毒性、生物蓄积性和半挥发性使其能在环境中持久存在,多环芳烃也被列入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消费品中多环芳烃分布的调查
2010年,德国联邦风险评估所(BFR)对8类消费品(电子电气产品,把手、手柄类产品,运动健身器材,玩具,与身体紧密接触材料,其他与皮肤接触产品,轮胎,其他产品)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每类产品中均含有一定的多环芳烃。以轮胎类比例最大,34%的样品多环芳烃含量超过10毫克/千克。
2011年,丹麦环保部检测了20种玩具含有多环芳烃的情况,其中9种产品含有多环芳烃,童车轮胎的含量达到法规限量的数百倍。需要注意的是,丹麦环保部抽查的20个样品中有11个是中国制造,占55%。这说明我国国产消费品存在多环芳烃类物质超标的风险。
多环芳烃的检测现状
目前,国内消费者尚不十分熟悉“多环芳烃”,也不清楚其可能带来的危害。但事实上,我们的生活早就渐渐被其包围。上海检验检疫局机电中心轻工消费品实验室6年来的检测结果表明,不仅在各种塑料制品、聚脂涂层布料、耐磨橡胶垫等日用品中检出过欧盟立法限制的6种多环芳烃类物质,甚至在儿童常用的绘画颜料中也存在其身影。由于目前国内尚未对多环芳烃类物质在成品中的残留量立法限制,对其的检测也仅止于数据收集,这些可能造成环境和生理危害的日用品还是进入了流通领域。目前,欧盟已经打响了对战多环芳烃的“第一枪”,期待我国相关部门也跟上脚步,立法对日用品中的多环芳烃类物质进行限制,以更好地保护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