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无影无形,小可吹皱一江碧水,大则拨云见日,可谓变幻、灵动,却又威力十足。在某种程度上,这和上海以活力和变化著称的城市特质有着几分相似。
近年来,随着上海国际航运和贸易中心建设的加速推进,上海口岸频吹高歌猛进的东风,多项指标稳居世界第一。国门前沿、大风过境,上海检验检疫人紧紧抓住检验检疫综合能力关键不放松,不断夯实口岸软硬件建设之基础,在“变”与“不变”的音符中迎风展臂,跳出了与腾飞的口岸共成长的“盛装舞步”。
转型劲风
步入“十二五”时期,随着“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这一奋斗目标的提出,上海加速推进机场空港、外高桥港、洋山深水港及其所属保税区一体化整合,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三港三区”联动发展的东风越吹越劲。
面向一线、检力下沉,上海局紧跟口岸转型升级的步伐,先后对三港三区范围内4家分支机构的建制、场所和人员予以优化调整。今年以来,率先派员进驻空港综合保税区,率先实现洋山保税港区扩区后的查验运作,率先完成食品和化妆品等检测资源在外高桥保税区一线的配置。
浦江西岸,在虹口区的北外滩国际航运服务区,上海局航交所办事处进驻新落成的“一门式”口岸通关服务中心,这个主要进行外埠货物口岸换证查验的作业部门从精神面貌到服务水平都焕然一新。
在黄浦江和长江交汇处的吴淞口水域,邮轮经济的春风吹醒了“东方之睛”这座现代化超级邮轮母港码头。从口岸设施配置到邮轮预靠检疫,宝山局和地方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协作机制。如今,“东方之睛”正和形如“一滴水”造型的上海国际客运中心组成上海邮轮经济发展的“双引擎”。
而在闹市深处的长宁区,另一股转型之风正在积蓄能量。浦江局研究设立了贸易便利化“一站式”工作点,助推大虹桥地区会展和总部经济贸易的发展。在同步落实已在浦东新区实施的各项检验检疫试点政策后,这一区域必将成为上海中心城区转型发展新的“增长极”。
一切正如上海局局长徐金记所说,服务发展,责无旁贷,不管经济结构如何转型,不论贸易口岸延伸到哪里,上海检验检疫人都会跟进到哪里。
风,继续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