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接近目的地,就越发能感受到“心脏”跳动的强烈节奏。这颗心,是上海大浦东的“心脏”位置——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基地。随着生物医药制造业领域等被上海市政府明确列入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九个重点领域之一,这个传说中医学精英们无比向往的地方,不仅被赋予了上海争创亚洲医疗中心城市的使命任务,更在上海和大浦东飞速崛起的光荣征途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我们所要探访的,正是为这颗“心脏”而奋力跳动的全球最大的医药研发企业科文斯,一探在科技的光辉背后,究竟还有什么样的原因让科文斯投资1.27亿美元落户在此?又是什么让它在白热化的竞争浪潮中突围而出,事业版图一再扩大?
特殊物品需要特殊待遇
“全球10家最大的跨国医药公司中,有9家是我们的客户单位,我们50%的业务与全球25大医药公司有关。” 科文斯医药研发全球总公司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毕红钢先生骄傲地告诉我们。
近年来,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速,科文斯也在演绎着自己的传奇,从2007年的不到20人到现在将近300人,科文斯在中国的发展速度之迅猛无人可及。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科文斯的进口量也随之增长,其中包括微生物、人体组织、生物制品和血液制品等特殊物品。这些入境生物材料有一些共同特点,即风险大、数量少、批次多、价值高,尤其是对入境通检的速度要求非常高,“如果在时间上耽误了,某些研发所用的生物材料的活性就会下降,直接影响研发进程,损失相当巨大”,毕红钢先生对此感受颇深。
如何既严格把关,保障安全,又能加快通关速度,从而减轻企业负担?对此,国家质检总局组织上海检验检疫局开展调研,并于 2008年7月,批复同意上海检验检疫局在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展进境生物材料检验检疫试点改革工作,并提出减少检疫审批时间、简化检疫审批环节、报送材料从简及实施分批核销许可等六条意见。这是探索适应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检验检疫新模式,保证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随着试点工作不断深入,受惠范围全面拓展,通过考核的生物医药企业已有2批21家。科文斯便是这一试点的受益者。三年来,进境生物材料的批次数量成倍猛增,进口生物材料通关速度实现了质的飞跃。